顯示具有 生態心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態心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親愛的,歡迎回來。我也最喜歡你。

秋季團課經歷了很深的挫敗感,牽牛花是第一位申請開辦春季團課的老師。

今天,他來信,深深以他為榮。

親愛的,歡迎回來。我也最喜歡你。

...................................................................................................

親愛的老師

昨天晚上靜靜地感受教案,感受心教養,心中一股暖流,我覺得真正尊重物種多樣性的底層,是因為真正的愛,在平等心、慈心之下,以及深度的理解接納、支持同在,都是因為愛阿。❤️

因為愛,開始看見每個生命獨一無二的特性,開始接納並尊重與我不同的人,也願意突破自己的慣性,學習適合對方的方式愛著,然後感謝感恩對方,並表達對對方的感謝。

我發現,這些,不就是教案內容嗎,從擁抱一棵樹,到我最喜歡的,還有毛毛蟲長大會變成蝴蝶,最後我也最喜歡妳。感受著這一切,深深的感動著。也在教案中將主要目的寫下,感受著每堂課。

我知道自己在做細節容易不耐,之前邊想著活動內容邊key電腦,發現自己一直在用腦,視覺弱盯著電腦也會增加壓力,所以目前先用紙筆寫下每堂課程的活動內容,繼續細細感受著,這禮拜日會與風一起討論教案內容,然後再慢慢key到電腦裡。

其實我真正想要說的是,很感謝老師陪伴我經歷挫折,學習在挫折中擁抱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恐懼,還有不批判的接納自己,慢慢的回來,這個經歷對我來說真的真的太寶貴了,很感恩這一切的發生。

在漩渦中的掙扎,很辛苦也很心苦,我著急地想要移除恐懼的心,感受不到愛,感受不到自己。如同繪本中第一頁的心語,急著用腦移除恐懼,倒不如安靜下來,用心感受愛的力量。❤️

是阿,真的是如此啊,每句心語都是可以實踐的,而更珍貴的是,上天讓我經歷了這本繪本。

現在,當孩子遇到挫折,或是急著想要移除自己的恐懼時,我會安靜的等待,不是忍耐自己,而是因為自身的經歷,然後打從心裡的願意相信和等待,這樣的願意,這都來自老師帶給我的愛阿。❤️

謝謝老師,無以言喻的愛妳。深深的。

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

心頭肉:特工坊




剛完成了十特培訓課程,見到許多許久沒見的老夥伴,特工夥伴從來不計較多少,不在意表現,主動補位,各自獨立,很窩心,很好笑,也很溫暖。有一種情誼,就是即使很久沒見,也如同朝朝暮暮,可以一起笑,也可以一起哭,可以勇敢,也可以傻呼呼,特工坊的夥伴就是這樣。

找出的老照片,其中兩張是2008年在女童軍活動中心的結訓課程。猶記得第一天上完課,大家意猶未盡,在活動中心前看著星星徹夜談心,熱血沸騰。

另一張是當年的期末實習,在淡水自然中心帶聽障生營隊,第一次帶著聽障孩子們玩水,他們眼中的快樂和新奇,至今都歷歷在目,包含了可愛的家瑄和一位威武的小隊長也在當時記錄在部落格中。

這十六年的人生,豐富多變,經歷了許多不可思議的蛻變,每個發生都是滋養,每個相遇都有意義。親愛的,如果,你也參與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在涼涼的夏夜裡,深深的感謝。


另一種相依 2008.8

https://ritamandala.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10.html

生命的禮物 2009.3

https://ritamandala.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html

記家軒天使 2015.6

https://ritamandala.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_9.html


早安荒野:荒野特工出任務 2024.5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8%8D%92%E9%87%8E%E7%89%B9%E5%B7%A5%E5%87%BA%E4%BB%BB%E5%8B%99-%E8%A9%B2%E6%80%8E%E9%BA%BC%E5%85%85%E9%9B%BB%E8%A3%9C%E7%B5%A6/id1574267834?i=1000655730996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公益講座:為愛勇敢的小倩


文:獴獴 (許茜雯老師)

五色鳥北鼻說:小勇士現在要去進行一個秘密任務喔!而且待會要為自己也為爸爸媽媽帶回一個生命禮物。 40分鐘過去了,小勇士們為大北鼻帶回了一隻用樹葉做成的幸福蝶,親自為他們別在身上,每一位大北鼻都像收到了驚喜一樣。 然後五色鳥北鼻問:剛剛在做蝴蝶的時候,有沒有人覺得葉子髒髒的呢? 大部份的小勇士都搖搖頭。 此時,小倩小聲地說:有。 五色鳥北鼻再問小倩:那你覺得髒,為什麼還要做蝴蝶呢? 全場安靜地等待著小倩的回應。 久久,小倩都只是睜著雙眼,望向媽媽,沒有說話。 五色鳥北鼻轉向小倩的媽媽:她現在不想說沒有關係,可是媽媽要記得喔!她害怕髒,但是她做了一隻很漂亮的蝴蝶,帶回來送給了妳~ 而後,當大家的注目都移向別處時,小倩掩面落下了看似憋了許久的眼淚,而媽媽輕輕地擁著她,我想,此時兩顆心正默默地靠近著。 我們的生命裡都會出現害怕的毛毛蟲,但我們也總會為了重要的人,試著去突破與面對心裡的毛毛蟲,這份勇敢來自小倩對媽媽深深的愛。 小倩離開前我問她:今天本來覺得很可怕,那後來有沒有覺得好像有一點點沒那麼害怕呢? 小倩微笑著點點頭。 原來,當我們面對了毛毛蟲後,也可能會發現,它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可怕呀。


#心語:勇敢不是毫無畏懼,是知道心裡害怕而決定突破的那一刻!


2023年3月27日 星期一

尊重生命~關於邀請昆蟲VS做標本


尊重生命~關於邀請昆蟲與做標本

 文:五色鳥北鼻演講節錄(自然教育論壇)

2017


對於美好的事物我們都希望能永久的停留,更何況是美麗繽紛的大自然。所以,當孩子 在自然中看到任何會動的東西興奮莫名,他們會做第一件什麼事情?  

(打死!)這個做的也太猛烈了,通常孩子們會去抓他吧?也有家長反應孩子會打死再觀 察,所以你能觀察到的是死的啊!(如果他有網子就會罩住!)就罩住,對!因為你要觀 察,對不對?所以你是希望它停止,所以停止的方式通常是捕捉嘛,可是打是更激動的, (他出去時有時候沒準備,他就拿樹枝在那邊一直打,)OK,所以源頭是因為他想觀察。

我們選擇的方式是告訴孩子,你是有能力去邀請昆蟲停在你的手上讓你觀察,這件事情 是做得到的。曾經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家長參與我們的活動,他的孩子,大班,是一個 科普知識非常豐富的孩子,他呢,曾經在中班那一年,自己製作蝴蝶標本還開過專業的 展覽,他認識的蝴蝶種類非常非常的多,觀察力非常敏銳。當眾人都讚賞他的孩子時, 母親意識到一件嚴重的事情,他的孩子看到任何美的東西、美的昆蟲,他第一件事想做 的事就是做標本。這件事情對孩子的行為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喜歡昆蟲,我做標本。我 喜歡花,我做標本。我喜歡飛鼠,我做標本。我喜歡朋友呢?.能不能帶回家也做成標 本?那如果他不同意呢?是不是要用更強烈的方式呢?

所以當有這個渴望,希望跟生命連結而選擇的方式是強權的話,這就是生命失去尊重能 力的源頭,我們引導孩子並親身示範,讓孩子知道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跟生命做連結。 剛開始他要學習忍耐和等待,他本來是主動用抓取,現在必須學習等待,試著用邀請, 身為教育者要有足夠的耐心一步步的伴著孩子等待,等到適合的時間,引領孩子去經歷 這個非常美好的邀請過程。

這個孩子非常可愛,在母親和我們柔性的勸說下他放棄了抓昆蟲的行為,開始很積極的 跟前跟後,希望儘快學會另一種留住美好的方式,每天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北鼻, 我們去邀請昆蟲。』

經歷了等待、失望、等待、失望,終於在一次邀請瓢蟲的過程中,他 靜靜的等待瓢蟲從葉子上緩緩的走到他的手心裡,那喜悅驚奇的表情讓人難忘,3 天後他改變了,他相信自己有等待的能力,他相信美好的事物會用他自己的方式停留。

有一 次在巴士上,他希望我和他一起坐,而我正忙著其他事情。他就和另一個老師說:老師, 我要邀請五色鳥北鼻 ...。尊重生命的概念,在這個孩子心中已經種下一個美好的種子。

不是說做昆蟲標本就完全是不好的事情,以目前來說科學生物的研究及物種觀察記錄需 要仍然存在,如何轉換一個不同的心態面對生命才是關鍵。以這個孩子卓越的觀察與研 究特質來看,未來他很有機會做這樣的生物研究,等到當時需要做標本的時候,我相信 他的內心將因對大自然的愛與崇敬而充滿著珍惜與感謝,大家同意嗎?   這也是我們希望 能為孩子與大自然做的事了。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毛毛蟲與大樹

 毛毛蟲與大樹 這個故事的起源,來自2014 年福州的森林公園。那是一場為成人舉辦的深度自然體驗課程 - 「自然心」。有一位學員來自武夷山,小芬(化名),是位新手媽媽,剛結束一段婚姻關係。當年武夷山到福州要花費五個小時的車程,路途的遙遠讓小芬預測可能無法如期到場上課,我們鼓勵他有機緣再來,誰料,開營時看到她的身影。我想,是因為她準備好了這場相遇,每個相遇都有其非凡的意義。


       期間,有一場活動,我們引導大家用心感受與大自然的連結  - 「擁抱一棵樹」。


      小芬很專注的在樹林中,尋找一棵與她心心相印的樹。走著走著,在樹林裡的一處,一棵筆直挺立的樹,在陽光的照耀下,深深吸引著她。她委身靠近,深情擁抱,闔上眼睛靜靜的感受這動人的一刻。不料,當她再次張開眼睛時,眼前出現一隻毛毛蟲 ... 。分享這段歷程時,在場的每一位都能感覺到她的恐懼。


      訴說完恐懼的情緒後,她說:「我立刻放下擁抱它的雙手,心裡產生嫌惡和不滿的情緒,立刻跳離了它...。」這時,小芬紅了眼睛,停頓了一下,繼續說著:「停在一旁的我,看著這棵大樹一樣的挺立,陽光一樣的耀眼,毛毛蟲沒有傷害我,我卻不加思索的害怕它,嫌惡這棵樹,我的愛,竟然瞬間消逝..。我覺得,面對所愛的人,我也是這樣...。」說到這裡,全場參與者都靜默了。


      大樹就像我們所愛,毛毛蟲如同在愛中發生的困境,來自孩子,來自伴侶,來自工作,也可能來自自己。困境本身不難,難的是當困境發生時的想像,讓我們心生恐懼,讓愛沾染了灰塵。所以呢?愛還在嗎?我們在愛中,還是癡迷在因愛而生的美好感受?


      正念心教養團隊選定這個故事成為自然繪本系列的第一本,邀請大家和孩子深入淺出的,一起學習面對恐懼,看清困境,找回純淨的愛,勇敢的,清醒的,珍惜彼此,享受每個相愛的日子。


     人生有限,愛無垠。


     覺得重要的事,就繼續做,慢一點,也沒關係的。


五色鳥北鼻 於  台北 2022.9.30 

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同理與同情

關於同理很多人有所誤解,簡單談一下同理與同情的異同。記錄一場培訓,以此說明。

同理的意涵大至可以說明如下:同理心(Empathy),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我將其同理能力分為三個面相和夥伴們探討:同理他人、同理自己、同理自然。

同理他人最廣為熟悉,透過有品質的傾聽,客觀了解他人,進而接納對方,支持對方與對方建立美好的同在經驗;同理自己可以說明為學習悅納自己,練習自我照顧的基本能力;同理自然中我用深層生態心理式的活動引導案例或引領參與夥伴親身自然體驗的過程,強化與自然連結的一體感。

這梯次身心障礙自然導引員的培訓夥伴有許多特教老師及助人工作者,活動後的討論及互動相當精彩。其中,我引導了「同理」與「同情」的差異探討,過度的「同理」因參雜了許多自己的情緒變成「同情」,急於安慰或主導的慣性反應,讓對方失去了自己嘗試及自主的機會,沒有得到真正的接納與支持,這樣的同理落入同情,便失去同理的真意。

一位夥伴分享著活動中的體悟,她說:「因為團隊成績是三組中最落後的,我感覺扮演領導者的夥伴壓力很大,在領導團隊達成任務的過程中,很急切並有點沒有章法,所以我想表達出同理心,一直安慰她說:沒關係輸贏不重要,只是一場遊戲嘛!」此時,扮演領導者的夥伴很納悶的說:「其實我一心只想好好做好我的角色,反而因為大家的安慰讓我有種不被信任與支持的感覺,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努力,大家都不在意,讓我有點沮喪。」我們給出的同理與行為反應,若沒帶著清明的心,往往落入一種慣性,一種自以為安全的行為反應,粗糙的回應中錯失了解與支持對方的機會。對於學生與孩子的教育與教養,是不是也是如此?

同理本就不易,一般人對身心障礙者要擁有真正的同理能力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給出適切的陪伴與引導不在於強調同理的技巧與知能,首要先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才不會在給出中充滿自身的情緒與壓力;二要保有謙卑的態度和覺知,時時粹煉自己的心性與愛;三要由衷的感謝給我們付出機會的每位天使,謝謝他們用自己的人生幫助我們看見自己愛中的瑕疵及被遺忘的簡單幸福。

同理是什麼?是同在之理。理解,接納,支持,同在。
我們継續努力。


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

守護夢想




夢想如同一棵種子
蘊含著無比的能量
在天地間發出新芽的那一刻
宣示了創造的開始
枝幹的延伸象徵著向陽的渴望
在四季的焠鍊下茁壯

我願懷抱大樹的精神
帶著四季裡所有的愛
守護著夢想
與你一起
齊心同行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活動記事:咩咩的堅持


那天首見時
讓大家繞了一圈介紹自己
五色鳥北鼻邀請誰能記得每位大小北鼻
全團最小的喵喵高高舉手
一個接一個怯生生的喊著

過了半圈
小姑娘杵著身體小手擰著衣角停了很久
全部人乾巴巴的望著她
五色鳥北鼻小小聲問她:「喵喵跳過放棄還是再想想。」
喵喵說:「再想想!」

於是
五色鳥蹲在她的身邊靜靜的等待
全部人因此更安靜了
大家屏氣凝神的陪著她
當她開口喊出正確名字後
所有人的笑容和掌聲
讓森林裡的光
更美了

這重要的一刻
讓我們同在一起

至於夥伴們心疼五色鳥的膝蓋
也因為這一刻意義非凡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活動記事:小鸚鵡的數字朋友


八色鳥婆婆問我:妳有沒有覺得妳的學生都很愛妳?
我說有。

謝謝所有的愛。五色鳥隨時感覺在愛裡受到祝福。
我想,是因為我們有著相同的愛、相同的愁、相同的感動和相同的心痛。
我們喜歡祂的笑、專注的眼神和乾淨的心靈。心疼祂的被誤解、不當對待和無法盡情伸展自己。
祂是大地之母。祂是每個全新的生命。

⋯⋯⋯⋯⋯⋯⋯⋯⋯⋯⋯⋯⋯⋯⋯
在我們邀請大家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時,小鸚鵡哭著說:「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人群裡一陣尷尬。我笑著讓她坐在我的懷裡,像是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她安靜的擦乾眼淚,悄悄的跟我說:「森林的光好美。」就這樣她坐在五色鳥的腿上完成了第一個活動。
接下來幾天,小鸚鵡最喜歡的事就是笑著看著我頭上和胸前的五色鳥。她也喜歡和我聊著她的數字朋友。她說她以前喜歡4,因為4的聲音很好聽。現在比較喜歡10。6和8很會打仗,他們會帶著不同的武器。
五天之後在分離前夕,小鸚鵡為每位參與的夥伴畫了畫相,每個人的圖案里都有個數字 。她說五色鳥是7,她喜歡7。
親愛的小鸚鵡,我愛妳,期待看著妳健康快樂的長大,相信妳甜甜的笑和豐富的心靈,必定能讓這個世界更美更好。
⋯⋯⋯⋯⋯⋯⋯⋯⋯⋯⋯⋯⋯⋯⋯

親愛的你,我也愛你,如同你愛我一樣。期待看著你健康快樂的經歷生命的每一刻。
相信你,必定能讓這個世界更美更好。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微課堂筆記:陪伴孩子經歷失敗 ~ 土豆的邀請卡





那天分享完之后我收到了一封非常感动的微信留言。
这是在2013年西双版纳遇到的一对亲子,当时孩子的年龄就像是学龄前期中期的孩子,那个时候他是国小三年级,而在几年之后,这个孩子,他已经像今天大家所关注的青少年孩子一样。他是一个初二又高又帅的大男生了。在这个期间,我们并没有很常联络,也因为孩子长大,家长也比较少机会跟我们一起游玩。但是当那天我们又重新在空中相会,五色鸟baby心里感觉特别的感动。
我想在今天的课堂刚开始跟大家分享,这个孩子的故事。因为呢,在我们所有的留言里面所有的家长看到我们孩子。不是学习让你担心,就是觉得他的态度拖拖拉拉或是没有主动性。但是当时西双版纳的这个孩子,他是学校表现,课业表现非常好,也是各方面表现非常卓越的孩子。我們往往忽略了這樣孩子的心理需要。
那时候,我们在西双版纳第一个活动,我邀请所有的小勇士写一封信,邀请他们的家长才能够参加我们的营队。每个孩子为了要邀请自己的父母亲都非常用心,非常认真的准备卡片。我也邀请所有的父母在外面等待,等待我们的小勇士,用最真挚的心,邀请他们。
没有想到其中一个小勇士,他没有拿出卡片。当每对亲子欢天喜地,非常感动的回到教室里面做第二个活动的时候。这位小朋友和他的母亲很尴尬的分在两个地方。因为先前我们已经说好了我们希望小勇是自己做好卡片,送给母亲邀请她进来,为什么他就没办法做呢?于是,五色鸟北鼻上前去问他: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你偷偷告诉五色鸟北鼻,你希望妈妈跟你一起进来营队参加活动吗?当时的他默默的点点头。我再问他第二个问题:那你肯不肯为母亲做一张卡片呢?孩子眼睛红了摇摇头 ,五色鸟看到远方的母亲,似乎眼眶也红了起来。
我再一次的问这个孩子,你希望母亲跟你一起参加活动吗?他的眼眶更红了。我还是在问他,你愿意为母亲做卡片吗?他还是摇头。在她红了眼眶里五色鸟知道为什么了。于是我问他,你愿意用铅笔画一张卡片送给你的母亲邀请他进来参加营队吗?孩子的眼泪在这时候流了下来,他点点头告诉我,他愿意。当时对一个国小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各位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你们知道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吗?
就在孩子专心用铅笔画着要邀请母亲的卡片时,五色鸟北鼻到了场外给母亲做了安抚。我询问母亲,这个孩子平常是不是表现的非常优良,很少有失败的经验呢!母亲揪着心红着眼告诉我是的。而且他还他的父亲自己表现也是非常的好,这个孩子平常在学校也几乎没有失败过。我们在这个期间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一贯成功没有失败过的孩子,他最害怕的就是失败。所以当时候因为我们是邀请孩子用自然物做卡片,这个孩子,他不想做他不擅长的事情。他不希望他用这样做出来不好看的卡片,让母亲看到,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而这些事情对一个孩子影响有多大呢!
也许今天晚上正在聆听微课的家长们或老师你会发现。有些青少年,他们面对很多他们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尝试过的事情,通常都会告诉你我不想,我没兴趣。但是你可知道对孩子来说,失败的经验也是需要學習需要被引导的。
那年的夏天,西双版纳营队之后,这个孩子在八月的时候就参加了我们在武夷山的儿童营,而五色鸟为他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创造他失败的经验,并且陪伴他经历失败的过程。我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没有关系,永远会有人愿意陪伴你,失败没有关系,只要重新让自己恢复起来,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当时的脸还在我的脑海里。
前几天看到他长大的照片,我觉得很感动,也希望今天晚上听到微课的,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希望这段说明你可以知道对孩子的陪伴有多么的重要。不是只想着让孩子成功,而是要懂得如何陪伴孩子的挫折。
我很谢谢这位家长还记得我,我也很谢谢自己有这个机会可以陪伴这么多的亲子,更开心有更多的种子老师,愿意跟我们一起用这样高品质的方式陪孩子成长,在家庭教育中成长。


微課堂 青少年陪伴秘笈 摘錄/yoyo轉語音撰文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看到孩子的困境 文:花菜

第一次見到花菜  是在深圳一場培訓後的餐會
她陪同上課的同事赴約 餐會中我們簡單交談
後來 在福州的另一場培訓中與她重逢

在深圳的第一次見面 我就知道我們會相會
因為 我知道她會幫助更多的孩子

收到花菜的一篇課程總結 我深深的感動
也很榮幸能在這個過程中 與她同在一起

我把這篇總結記錄在這裡 珍藏著
珍藏著生命重要的相遇




 看到孩子的困境
——曾营小学教育戏剧课程总结
/花菜

一、极大的挑战与极大的吸引

和曾营小学林校长见面,她就给了我一个大难题——希望我能用教育戏剧来帮助一些有轻微行为偏差的孩子。

我见过很多团体和个人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也一直想将教育戏剧用来帮助更多对主流教育方式不习惯、不适应的学生。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可自上而下的体制内教育却以同样的方式来面对所有的个体。我希望教育形式能更丰富多元,不适应体制内教育的孩子也能有机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我在心里做很多权衡:
1 不能误人子弟。我有能力来做这件事吗?
2 所有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只是独特的方式不太被接受。所以我有必要区别来看待他们吗?
3 如果我来给他们上课,他们会因此得到什么不一样的可能性吗?


我后来决定,我想和这群孩子建立联系。带着很多忐忑,我跟林校长说,我本身没有心理学背景,教育经验也很有限,如果学校愿意给我这个机会,我很想努力去试试。

于是我给学校老师带来了一堂体验课。那节课因为我课程设计上的原因,效果并没有很好。但那节课让学校了解了教育戏剧是什么,而放心把那么一群孩子交到我的课堂上。

课后,林校长问我,教育戏剧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因为影响一个孩子变化的因素太多了,家庭、环境、社交圈、学校、老师、同学等等等等。教育是如此缓慢的一个过程,任何我许下的承诺都可能是在夸海口。我只能说,教育戏剧确实能
够帮助健全孩子的人格,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构建,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是否因此得到改变呢?我不知道。
经过讨论,最后,我们决定从二年级每个班挑选1-2个孩子来到这个课堂。

在这个课堂开始之前,我就在心里一直问自己:
1 我能不被他们过去得到的评价所束缚吗?我能以一个崭新的、不带预设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吗?
2 我能做到让他们信任我吗?愿意在我面前自由地做真实的自己?
3 我能接纳他们的全部吗?还是我一心想着要去改变他们?
4 我能让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感受,在意自己的言行吗?
5 我能否以全新的方式来面对他们在课堂上带给我的挑战?


这些问题对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同时,对一个怀有教育理想——拓宽教育边界,接近教育核心——的教育创新实践者来说,也是极大的吸引。我开始跃跃欲试,期待与这个班级的孩子一起去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还没练好本领,就开始上战场

第一节课,我在教室里等来了他们。如我想象的,活泼可爱。
我让大家围圈席地而坐,问了他们几个问题:
1 大家知道为什么你们被选来参加戏剧课吗?
2 为什么我们要坐成一个圆圈?
3 老师是谁?


我告诉他们,
1、戏剧课需要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孩子,所以你们被选中了;
2、围成圆圈,可以让每个人都看到其他人的脸,这样每个人发言我们就能看到他,而且圆圈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每个在圈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包括我,我和大家都是平等的;同时,圆圈还能让我们更好地听到别人的声音;所以,我们以后会经常坐成圆圈
来分享和讨论。
3、在我们的课堂里,谁是老师?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老师。所以,你们也是我的老师。也就是说,你们要郑重地对待你们在这个班级里的所有言行,你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被认真对待的。

我挺欣喜,一开始的氛围还挺不错,他们很投入在倾听,也很互相尊重。
然而,这份平静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他们开始闹腾起来了。

随着课程一次一次进行,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给了我越来越多的挑战:

每次进行一个活动之前,我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才能让他们集中过来;
他们很难安静下来,去倾听别人讲话,包括听我讲解活动规则;
有几个孩子,只要站一起就开始打闹;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打闹里,听不到我在叫他们,有时候我需要一个个走到他们面前,看着他们的眼睛,他们才知道我在和他们说话;
有个孩子会因为一点事情而情绪爆发,大哭大叫,并且想打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让他情绪稳定下来,并继续上课;
有个孩子不管回答什么问题,经常都是大便”“粑粑”“鸡巴
……

我在他们的混乱中感觉特别无力,有时候会有这个课程已经失控了、我究竟站在这里做什么的感觉。

我的痛苦来源于,我既不想用训斥或惩罚他们的方式,来为自己赢得威严,也不想用奖励的方式,让他们为了得到奖励而去迎合我。我天真地想坚持以我课程本身的趣味,及我对待他们的方式,来赢得他们的专注和参与。可是以我的能力我又还做不到。

与此同时,我对这群孩子又有着深深的同情。我也有过很长的叛逆期。我知道,当这样一个孩子有多痛苦。我也很明白,这样的孩子在一个普通课堂里会是什么样的。

有一节课,我想用戏剧来和他们探索一下课堂关系,我说一个词,他们做出这个词的雕塑。当我说出老师这个词后,12个孩子里,有8个做出了一样的动作:一手叉腰,一手用食指指向前面,怒气冲冲。这应该是他们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师的形象吧。我又让他们定格出这种情境下的学生。他们雕塑出了好几种形象:有暴力反抗的、有躺地上无所谓的、有嘻嘻哈哈的、有生气的。我让他们呈现出他们心中理想课堂的样子,他们好几个人提到:他们想要有温柔的老师、我在底下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不会被老师骂。

我还从他们班主任老师那边了解了一点点他们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被医院诊断为多动症,有的孩子父亲长期不在身边,有的孩子家里人会经常揍他们……有次小贝壳过来,看到他手臂上一条一条的伤痕,一问,说是家里人打的,因为不听话,而小贝壳说的时候一脸淡然。

因为理解他们,所以想要用和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想要把他们当成我平时课堂上的那些学生,还用我原有的理念和方式来进行我的课堂。尽管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当他们在课堂上出现了以上那些情况,还是给了我极大的打击,我时常陷入自我怀疑中:他们真的需要这个课吗?他们真的需要我吗?我真的能改变什么吗?我适合当一个老师吗?我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要逞强接这个工作?

有两三次,下课前,我让大家围坐在一起,我很真诚地跟他们说我的困扰,说:这样的课堂让我觉得非常挑战,我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我也不知道你们是否真的喜欢这个课,如果你们不喜欢,下次课可以不来了。说完我又后悔——听着多像气话啊。有几个孩子响应很积极,告诉我,花菜,我希望每天都能来这个课,每天都在这个教室里。也有几个孩子不说话,脸色凝重。

三、自我怀疑

有段时间,我又陷入了一种撕扯的思维状态中。我一方面痛苦于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又暗示自己:不,这不是我的问题,我同样的课程在别的学校效果非常好的,是这群孩子的问题。好像这样的暗示,能让我稍微缓口气,让我能稍微找回一点儿自信。

但很快我就意识到了,这样的想法,并不会让我的课堂变得更好,相反,它会让我不再反思自己,并开始在课堂上指责孩子。我有几次在课堂上发火了,我感觉自己的耐心耗尽,已经没办法再耐心地去面对他们制造出来的状况,我大喊:“XXX,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我已经提醒过你多少次了?!你有没有尊重过我?!如果你不想上课,你可以不用来!甚至,我有一次火大得不行的时候,居然恶狠狠地对一个孩子说:我本来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什么样的孩子,但现在我觉得你根本就不是!

课后,我又会为自己课堂上的情绪失控感到极度懊丧。我究竟是怎么了,我怎么会在课堂上这样对学生?我想起一个朋友,在成为体制内学校老师一年后,她说,她觉得特别无奈,因为课堂上她总是会不可控制地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老师。

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我经常拿起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从中间去重新获得一些让我继续往下走的勇气,比如,我已经读过好多遍的这段话:

我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过很多教学研讨会,观摩过其他老师的教学,阅读了不少教学著作,反思我自己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进一个新的班级,好像一切又都要重新开始。我遇到的问题,其他所有教师也都常常遇到,都熟悉。但这些问题仍然使我惊慌,而我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尽管随着岁月的磨炼,表面上圆滑老练了,但实际上仍感觉力不从心,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摸索着。

这段话好几次鼓舞着我,也让我明白,选择当一个老师,就是这样,没有一劳永逸,而是挑战与痛苦常在。哪怕你已经当了30年的老师了。

但是,这不正是教育迷人的地方吗?

四、高人指点

今年五一假期,刚好参加 NEP自然引导师培训。课程结束后,我抓住机会,和这次课程的主训导师五色鸟(戴老师的自然名)倾诉了一下我在这个班级里遇到的挑战和困
惑,希望能得到帮助。

当时五色鸟很犀利地指出了我的几个问题:
1 我是否觉察到,如果事情的走向不符合我的期待,我会开始对外界产生对抗情绪?
2 如果我一直死守着我的课程计划,要求孩子按我的课程计划走,那我和传统的课堂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3 我的痛苦是因为:还没练好本领,就要上战场。


五色鸟老师本身有十几年的个案咨询经验和生命教育经验。她在听完我对课程状况的一些简单描述后,也快速地给了一些她的建议,比如:
1 和这群孩子,最重要的是建立关系,一定要让他们爱上我这个老师。所以在一开始的课堂中,不用急于开始上课,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我是真心地接纳他们,这个环境是安全的。关系建立好了,孩子才会接受你对他们的影响。
2 顺着他们的特点走。孩子喜欢闹腾,那就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课程。比如,他们爱动,就设计跳蚤的活动,让他们扮演跳蚤,直到他们跳不动。
3 孩子们喜欢说大便,那就专门设计一堂大便课
4 ……


五色鸟的这些建议对当时的我来说,就像溺水时伸向我的那只手。
更令我感动的是,五色鸟老师对待这些挑战时的态度——很积极,把这些课堂挑战看成了是极好的契机,去不断改善课堂或丰富自己的契机。她很兴奋地帮我想解决方案,高兴地说:怎么样,这样课堂是不是很好玩?太有趣了,你以后再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还可以来找我。

五、重建课堂
回厦门后,我在仅剩的几节课里开始重建我的新课堂。在这里,我要分享两次课程。
一、大便课。

小祺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经常在课上不断地说大便”“粑粑。一开始,我选择了冷淡处理。我会对他说,好的,我听到了,其他人有别的想法吗?我以为只要我不对他的言语有强烈反应,久而久之,他也就觉得无趣了,就不说了。可是,这招根本没用。小祺
还是在每节课需要回答问题的时候,回答大便,其他人也会跟着他起哄,也纷纷说大便。

听了五色鸟老师的建议,我回来认真地设计了一堂大便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跟所有人说,今天我要感谢某位同学,因为他给了我灵感,让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大便。孩子们一听到这个课,全都笑成一团。
课程分了几部分:
1 大便的形状。

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雕塑出大便的形状。有螺旋形的,有香蕉型的,有一坨的,有直立的,有糊在地上的。同学们轮流去观看其他大便的形态,并说出自己的观察。
2 大便是怎么产生的?

孩子们分成两组,模拟表演大便的产生过程。
孩子们自己讨论并分工,有人扮演口腔,有人扮演胃,有人扮演肠,有人扮演肛门,还有人扮演食物。然后就开始排练,扮演食物的同学开始进入口腔——咀嚼后进入胃——胃搅拌吸收后进入大小肠——从肛门排出。
两个小组都玩得不亦乐乎。最终拉出了两坨大便
3 采访大便。

孩子们化身记者,开始采访这两坨刚产生的新鲜大便,刚刚经历过了一段怎样的旅程,感受是怎样的。

孩子们全程都非常high,玩得非常开心。
神奇的是,从那节课之后,我再也没有听到小祺说大便了。


二、纸箱人。

这学期的主题是《你很特别》这个绘本,讲的是关于一群木头人互相贴标签的故事。在一开始的前几节课,我就让孩子们以木匠的身份,去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木头人,方式是绘画。

学期结束前,在最后两节课里,我希望孩子们再创造出一个胖哥(故事中的主角,被所
有人贴灰点点,大家都不喜欢他),和胖哥进行最后的交流(我将如何帮助你,你可以如何帮助自己),并且和胖哥好好告别。

我带来了一堆纸箱,给孩子们分完组以后,他们就全都专注地投入到了动手中。

我特别想提到一个孩子,小贝壳。他很好动,也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肢体冲突,基本每节课都这样。从老师反馈的情况来看,他应该是被诊断为多动症,正在接受治疗。那一整节课,一个多小时,小贝壳非常专注地在制作木头人胖哥没空捣乱,没空和别人发生冲突。我观察了他很久,课程结束后,我对他说:小贝壳,刚才在制作胖哥的时候,你好认真。小贝壳看了我一眼说:因为我喜欢啊。

我突然想起五色鸟老师说的,顺着孩子的特点来。那节课是我上得最轻松的,也是孩子们最投入的,甚至下课了,他们还不愿意走。还沉浸在创造的快乐中。

所以,孩子们之所以觉得上课痛苦,老师觉得上课痛苦,是因为课程和孩子根本不在一个方向上,却硬把孩子往课程上拉。双方的能量都消耗在这彼此拉扯中了,如何能上好课?一节课下来,老师身心俱疲、情绪崩溃,孩子也一肚子委屈。

    
六、结语

这篇总结断断续续写了很久。暑期忙着教师培训、幼儿园筹备、还有夏令营,抽不出时间。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了五色鸟老师的多元智能的培训。又有很多新的感悟。每个孩子天赋不同,都有自己的翅膀,为了让他们能符合这个社会对他的规训,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选择了最方便的做法——把他们的翅膀绑起来。孩子不是用他的天赋在生活,是非常艰难的。

看到孩子的困境,提供适性的支持,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

培训期间,我也对自己过往在曾营的这些课,做了很多反思。包括看到了自己的局限,知道
自己对很多孩子的做法实则是太苛求他们了。尽管在课程开始前,我给自己提了很多醒,告诉自己要去看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去接纳他们,却依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败给自己的情绪和规则感。我总在想,如果重新再来一次,我应该可以真正帮助到他们,哪怕只有一点点。

很感谢曾营小学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对教育的思考深入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201794